不要采!不要买!不要吃!
广东街坊注意!这种“伪装者”专骗采菇人!
每年6~10月的雨季,广东的竹林里总会冒出一种被誉为“岭南菌王”的美味——荔枝菌(学名:鸡㙡菌,与白蚁共生)。但最近几年,一种外形几乎一模一样的“孪生毒菌”频繁作案,让不少贪鲜的街坊进了医院!它就是——近江粉褶蕈。
图源:蘑菇博士-蘑菇物种|近江粉褶蕈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群众:近江粉褶蕈是我省夏季毒蘑菇引起中毒的高发品种!
01 它爱藏在广东这些地方
近江粉褶蕈广泛分布于我省,6月初至10月初生于竹林或其他林中地上。
▲出没时间:6月初至10月雨季,尤其雨后2~3天,常与荔枝菌同期生长。
▲生存策略:不依赖白蚁窝,独自生长在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中,专等人类认错!
02 误食后快速发作!
近江粉褶蕈的毒性堪称“快、准、狠”,潜伏期短,食用近江粉褶蕈5~10分钟后,即可引起胃肠中毒症状及一定的神经型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严重头痛、口干、乏力、大腿抽筋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急性近江粉褶蕈中毒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无特效解毒药物,误食后应尽早就医治疗。
重要提醒:吃少量也可能中毒!高温煮、酒泡、加盐都杀不死毒素!目前无特效解毒药,全靠及时洗胃+对症治疗!
03 防中毒记四招,关键时刻能救命!
第一招:牢记三不原则
不采:采食野生蘑菇=开盲盒!哪怕长在荔枝树下、和荔枝菌长得像,也可能是毒菌!
不买:路边阿叔阿婆卖的“自采山珍”千万别碰,菜市场买的人工菌最安全。
不食:家庭聚餐别上“野生蘑菇汤”,老人小孩更危险!
第二招:原则上不采,但仔细看真假荔枝菌是有区别的
虽然长相相似,但实际上,荔枝菌和近江粉褶蕈隶属于不同的属种,可以通过形态和生长习性进行区分。
近江粉褶蕈的菌褶成熟后多为明显粉色调,无地下假根;
荔枝菌的菌褶多为白色,有的种也是粉色的,有细长的地下假根。
第三招:误食后紧急处理
1.立刻催吐(但孕妇或昏迷者禁止催吐),可以用筷子刺激咽喉,尽量吐出未消化的蘑菇(注意别呛到)。
2.留样本,把吃剩的蘑菇密封装好以及采蘑菇时拍的照片,交给医生鉴定(毒菌种类决定治疗方案!),并告知医生食用时间、症状及量。
3.火速就医,路上别耽误!
第四招:破除误区小课堂
误区1:“颜色不鲜艳就没毒”
错!近江粉褶蕈菌盖表面灰黄色、浅灰褐色至浅黄褐色,有时带粉红色,比“红伞伞白杆杆”更会伪装!
误区2: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菌托的才有毒?
错!虽然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较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许多毒菌并无独特的特征,如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
误区3:和银器、大蒜一起煮会变黑的才有毒?
错!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大蒜等发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