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主动公开 > 部门文件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23月 日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

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莫异荣 

各位代表:

我受自治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安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经济发展、民族和谐、宜居宜游的幸福连山”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持续增长,顺利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初步统计,全县全年生产总值20.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8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6.98亿元,增长23.6%;第三产业增加值8.30亿元,增长6.7%。人均生产总值22625元,增长15.4%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为目标,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确保了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11全年农林牧渔业产值8.29亿元,比上年增长8.1%。继续稳定粮食生产,全年粮食总产4.2万吨有机稻种植面积发展到3.2万亩;全县养殖户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生猪出栏量达6.1万头,增长9.1%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有新成效,如期完成年度脱贫目标任务。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新农村建设继续稳步推进,农村客运服务均等化建设逐步加强,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农村劳务输出工作继续加强,全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输出及转移就业4616人。

(二)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招商引资工作有新进展在鸿星金属加工厂、亿泉公司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拉动下,全县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工业总产值17.49亿元,增长3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40亿元,增长51.1%;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06亿元,增长17.9%。招商引资工作有新进展,全年共引入项目4 宗,合同投资金额30.82亿元,到位资金6000万元,有力拉动了全县工业、生态旅游和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积极配合支持市民族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4个项目已入园建设,加快民族工业园(小三江镇)C区的各项前期工作,园区规划等工作逐步推进。积极做好佛山产业转移的各项工作。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面完成了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华润风力发电项目已基本完成数据测试工作,正加快申报立项等前期工作。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11年完成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7.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县基本建设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额11.23亿元。县道X400线巾子山路段和农场路段改造工程、保城变电站配套110千伏线路工程、金子山原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景区、县城街道黑底化工程等项目全部完成年度投资。二广高速公路境内工程全线动工建设。县重点预备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德建水利枢纽工程已完成了勘测设计和项目建议书的审查,并顺利列入省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各项前期工作逐步推进,计划20129月份开工建设;垃圾填埋场征地等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准备开工建设。

(四)城乡市场繁荣稳定,旅游业加快发展认真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政策,积极拉动城乡消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8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城镇零售额2.29亿元,增长20%,占全县零售总额的59.2%。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额3.17亿元,增长115.2%;住宿和餐饮业7104万元,增长123.1%物价上涨势头得到有效抵制,居民消费价格(CPI)全年累计上涨4.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9.6%,居住价格上涨2.6%,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上涨4.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6.8%旅游资源开发步代加快,“七月香”壮家戏水节已成为连山文化民族旅游品牌,金子山申报3A景区已顺利通过省评审。全县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游客20.96万人次,增长24.8%,实现旅游总收入7168万元,全面带动了商贸、金融、物流、餐饮酒店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五)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金融形势稳定。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通过狠抓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加强财政监督和深化财政改革,财政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全县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一般预算收入10432万元,比上年增长5.8 %。金融行业形势稳定。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7.07亿元,比年初增长18.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2亿元,比年初增长18.5%。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84亿元,比年初增长16.8%

(六)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业形势持续稳定。2011全县全年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35443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540元,增长15.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389元,增长9.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6%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得到巩固扩大。全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16万人,占年度应参保的100 .85%;参加医疗保险11万人,完成市下达年度任务的119.2%;参加失业保险4018人,占应参保的100.45 %;参加工伤保险3009人,占应参保的100 .3%;参加生育保险2519人,占应参保的100.76%;参加新农保3.41万人,完成省、市下达年度任务的66.8%科教事业健康发展。全面开展创建省教育强县工作,大力推进创强基建项目、上等级学校、规范化学校的建设,县高级中学通过“广东省一级学校”评估验收,高考成绩得到提高,2011年有230人上录取线,上线率为50%,其中考上本科52人。科技培训和示范作用不断增强,积极做好农业科研攻关、新品种应用推广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文体卫事业得到较大的发展。积极创建“省文明县城”和“国家卫生镇”,文体卫事业全面发展。县民族影剧院改建维修工程前期工作已完成,镇文化服务中心和村文化室建设步伐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完成了县电影公司改制,确定了县民族歌舞剧团改革方案。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县广播电视技术中心大楼主体工程已竣工。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切实抓好业余体校对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巩固和扩大新农合工作成果,提高补偿标准,全县受惠群众达9.2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得到增强永和卫生院已建成投入使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红十字会、妇幼保健和爱国卫生等工作稳步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2011年全县计划生育率达96.5%。全县人口出生率13.8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06‰以下,均在市下达的控制目标之内。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和谐发展。社会救济工作稳步推进,新建了县福利院儿童和老人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增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第六次人口普查基本完成,县主体功能区规划、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工作顺利开展,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和谐发展。

201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来之不易。在总结经验,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环境依然十分复杂,通胀预期压力较大,物价上涨趋势仍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将对我县经济加快发展带来压力和挑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安排情况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建议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如下:

——生产总值(GDP)增长13.5%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

——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7.2 %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0.0%以上;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

——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10%以上;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下。

三、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要紧紧围绕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机遇,以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为核心,抓住市全面实施“桥头堡”战略,推进富民强市进程的有利时机,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增长,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全力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突出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推进投资项目建设,切实增加经济发展拉动力

2012年要继续落实好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项目建设。重点抓好47项县重点项目的建设,拉动全县经济继续快速发展。为推动项目建设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要认真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继续抓好项目储备,不断充实和完善项目库建设,抓紧编报一批新项目充实经济发展后劲。二是继续加大对中央投资项目争取力度,发挥中央投资项目的引导作用,重点争取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民生工程项目、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等中央扶持资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大对重大工程和重点投资项目建设的管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责任制。

(二)抓好资源型和加工型工业开发,切实巩固经济发展支撑力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工型工业民族工业园办,资源型工业县内办的要求,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大力发展资源型和加工型工业。一是继续大力发展电力、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等资源型和加工型项目。切实加快电网建设步伐,优化电网结构。二是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民族工业园A区新项目入园和C区园区规划建设工作,抓好县内招商,实现园区、县内工业良性发展的良好态势。三是重点抓好招商引资为重点的工业发展。积极协助华润控股有限公司在我县风能发电项目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促进大龙山矿业二期工程和小三江硅粉生产基地的建设,做大做强工业总量,巩固工业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

(三)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配合做好二广高速公路连山段的各项建设工作,确保如期竣工通车;加快三水至大田冲公路改造;配合做好柳韶铁路和贺韶高速连山段建设前期工作,争取十二五时期动工建设;积极开展禾洞至太保公路二广连接线的前期工作。二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国家加大水利建设投资的良好机遇,加快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是做好德建水库和永福联围工程的建设工作,德建水库计划今年9月份动工建设。三是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网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做好110千伏小三江变电站2号主变扩建工程的前期工作。四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移动通信网等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信息技术设施建设。

(四)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切实增加农业自主发展能力

围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主题,按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特色化”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继续实施“五带一链”产业发展战略。一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特色主导产业。重点加大有机稻、有机茶、生姜、水果、南药、甜竹、生猪养殖等基地建设。二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使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有新突破,推动高效优质农业发展。三是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引导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四是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五)加快发展旅游业,切实带动第三产业繁荣发展

坚持“旅游旺县”发展战略,继续做好全县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和改造。一是抓好景区的开发与升级改造。重点加快推进大旭山瀑布景区、鹰扬关景区、金子山景区和福林苑民族风情表演项目的升级改造,加快小三江温泉开发建设,加大对壮瑶民族生态旅游度假区、太保欧家雾山梯田的招商引资力度;二是加大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快连山大酒店建设进度,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切实加强服务行业管理和队伍建设。三是加大旅游宣传力度,积极做好特色旅游品牌的推广。继续办好“七月香”壮家戏水节传统旅游项目,着力推介 “回归自然生态美食养生之旅”、“神秘连山民族风情之旅”、“三省边城风光之旅”、“田园风光休闲度假之旅”、“摄影写生艺术体验之旅”五大特色主题线路。

(六)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大力推进名镇名村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建设管理一体化,全力将连山打造成广东省“休闲度假与特色旅游胜地”。今年工作重点是以迎接自治县成立50周年大庆为契机,认真抓好一批庆典项目建设,加快县城房地产项目建设步伐;切实抓好国家卫生镇、省文明县城创建各项工作,继续抓好县城绿化、美化、净化工作,进一步改善市容市貌。

(七)加强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按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配合做好县生态发展区建设,不断完善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提高森林生态功能等级。重点是抓好县城周围3万亩环城景观林带和国道、省道及二广高速景观林带建设。二是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提升城乡环境质量。重点是加快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县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县水质检测站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设,积极做好各镇垃圾埋场和县城雨污分流工程的规划建设工作。三是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利用。积极开展节能宣传活动,加强污染治理,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八)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提高保障改革民生水平

加快教育文体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创建省教育强县,全面推进创强各项工作,力争年内实现吉田等5个镇的教育强县目标。做好自治县50周年庆典文化活动,加快文体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争取县民族歌舞剧院改造工程在今年9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力度整合卫生资源,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信息系统建设,积极做好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各项前期工作。进一步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积极扩大社会就业,不断完善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医疗保险和城乡低保制度;加快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积极做好统计四大工程建设和第一次水利普查后期的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关键之年,如期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尤为重要,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经济发展、民族和谐、宜居宜游的幸福连山而努力奋斗!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