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4日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莫鼎山
各位代表:
我受自治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安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认真贯彻落实扩内需、保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以“抓提速、调结构、促转变、惠民生”为主线,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初步统计,全县全年生产总值17.8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6亿元,增长8.3 %;第二产业增加值5.34亿元,增长33.1%;第三产业增加值7.60亿元,增长19.2%。人均生产总值15447元,增长18.6%。
(一)需求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继续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促进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10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76.0%。其中城镇投资6.90亿元,增长70.4%;房地产投资6915万元,成为我县新的投资增长点。列入县基本建设重点项目的31项工程,完成年度投资5.36亿元,占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6.7%,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62.4%。市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S263线吉田至福堂段公路改造工程、太保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小三江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顺利竣工,县城防二期工程抓紧建设;县重点预备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福堂至上帅公路已进入争取立项阶段;德建水利枢纽工程已完成勘测设计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开展征地预审和环评等工作;连山壮瑶生态旅游度假区正争取列入省“十二五”规划项目。二广高速公路粤境连山段征地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为工程开工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内需保持快速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城镇零售额2.26亿元,增长17.7%,占全县零售总额的60.0%。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额3.19亿元,增长19.2%;住宿和餐饮业5774万元,增长21.0%。
(二)供给条件继续改善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继续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农业增效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克服了特大洪涝灾害和病虫害的不利影响,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10年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喜人。全年农林牧渔业产值7.16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农、林、牧、渔业产值分别增长7.9%、9.4%、9.7%和11.3%。继续稳定粮食生产,全年粮食总产4.2万吨。2010年我县农村经济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有新提高。全县优质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有机稻面积3万多亩,水果、南药等种植面积均有所增加。二是畜牧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加快发展,动物防疫工作得到加强。全年生猪饲养量达9.4万头,肉猪年出栏量5.9万头,比上年增长9.1%。三是林业生产迅速发展。全县经济林和生态林种植加快,全年造林面积达8万多亩,新增生态公益林13万亩。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有新成效,如期完成年度脱贫目标。新农村建设继续稳步推进,完成6个示范村的建设规划编制,加强对改路、改水、改房、改厕、改灶等建设,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56项、新建沼气用户560户、新(改)建农村住房875户,完成村道硬底化改造年度任务。农村劳务输出工作继续加强,全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输出及转移就业5326人。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在鸿星金属加工厂、县供电局等企业的拉动下,全县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工业总产值11.91亿元,增长40.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85亿元,增长46.2 %;实现增加值1.63亿元,增长43.5%。全县收购电量达到7.35亿千瓦时,增长0.45%,创历史新高。全年招商引资工作有新突破,全年共引入项目8宗,合同投资金额2.75亿元,有力拉动全县工业快速发展。民族工业园建设进展顺利,有2个项目已入园建设。节能减排力度进一步加大,顺利完成“十一五”时期节能降耗目标。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商贸饮食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运输业、旅店服务业等保持快速发展。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7.60亿元,增长19.2%。
(三)财政金融形势喜人
财政收入继续快速增长。通过强化重点税源监管,规范中小税源管理,不断提高征管质效等措施,全县财政收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10080万元,增长43.7 %,人均一般预算收入877元,增长41.9%。
金融业稳定运行。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37亿元,增长22.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47亿元,增长19.4%。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57亿元,增长33.7%,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6.59亿元,增长10.6倍。
(四)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全县全年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32219元,增长16.5%。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802元,增长13.5%;城镇新增就业1532人,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及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5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9%。
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得到巩固扩大。全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13万人,占年度应参保的100 %;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88万人,占应参保的100%;参加失业保险4009人,占应参保的100 %;参加工伤保险2909人,占应参保的100 %;参加生育保险2511人,占应参保的102%;参加新农保3.19万人,完成省、市下达年任务63.8%。
科教事业健康发展。全面启动了创建省教育强县工程,“普九”、“普高”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高中毛入学率达98.3%。继续推进集中办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强教育装备的建设与管理;积极创建规范化学校,全力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上帅中小学创建规范化学校工作已通过市的评估验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实施中小学校长竞争上岗方案和落实教师绩效工资政策;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高,高考、中考成绩取得新突破。2010年有241人上线,上线率58.4%,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其中本科上线率10.4%。科技工作不断加强,科技培训和示范作用不断增强,积极做好农田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知识产权等工作。
文体卫等工作有序开展。积极创建“国家卫生镇”和“省教育强县”,城乡文体卫工作全面加强。顺利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共登记文物点185处,新发现159处;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全县46个行政村都建成了“农家书屋”;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和文化广场活动继续得到加强和发展。积极组织参加第二届花炮对抗赛和省首届万村农民篮球赛等,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全县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开展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不断巩固和扩大新农合工作成果,补偿标准逐年提高,全年核销补偿1643.2万元,受惠群众9.1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得到增强,县中医院住院综合楼和福堂卫生院住院楼已建设投入使用,永和卫生院正在抓紧建设;继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红十字会、妇幼保健和爱国卫生等工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计划生育率达92.8%。全县人口出生率13.34‰,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29‰以下,均在市下达的控制目标之内。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和谐发展。全县城乡低保、五保户实现应保尽保,电视光纤联网工程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较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县主体功能区规划、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等工作顺利开展,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和谐发展。
201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来之不易。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2011年国内环境趋于复杂,通胀压力加大,物价上涨趋势明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将对我县经济加快发展带来压力和挑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安排情况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建议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如下:
——生产总值(GDP)增长18%左右;
——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5%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以上;
——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6.5%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8%以上;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
——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12%以上;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9%以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 ‰以下。
三、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把握好发展战略机遇,对于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至关重要。要实现2011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我们要紧紧围绕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机遇,以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为核心,把握实施主体功能区和加强文化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项目兴县,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全力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突出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以重点项目建设为中心,努力促进经济较快增长
2011年要继续落实好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农业、交通、教育、卫生、旅游等各项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各级各部门要齐抓共管,努力争取项目投资,加快建设进程。2011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17.54亿元。为如期完成投资计划,重点抓好47项县重点项目的建设,并着重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抓好项目储备,全力做好中央及省级投资争取工作,抓紧谋划并组织编报一批新项目;二是争取启动一批新的重大项目,加大项目协调推进力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是着力推进强势招商,创新招商项目,健全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努力抓好项目引进,扩大社会投资。
(二)突出抓好资源型工业开发,努力促进经济质量和效益提高
充分利用本县可开发的水电资源、矿产资源、农林等资源,大力发展资源型工业。一是继续大力发展电力、农产品加工、矿产项目,切实加快电网建设步伐,不断优化电网结构,全力协调和解决企业生产中各种困难和问题。二是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三连共建的清远市民族工业园的项目入园和建设工作,加快本县小三江工业园的申报、规划和项目引入工作,切实做好以观光农业、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和珠三角的转移产业作为入园重点项目。三是重点抓好招商引资为重点的工业发展,抓好大龙山矿业二期工程、鸿星金属加工厂二期工程和鸿宇硅粉厂的建设投产工作,做大工业总量,壮大经济实体。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县域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交通能源建设。全力配合做好二广高速公路粤境连山段的各项前期工作,争取上半年尽早全面动工建设。重点加快县道X400线永和至禾洞农场公路农场路段改建工程和新农村公路硬底化改造项目,积极做好新建县道福堂至上帅公路立项和S263 线福堂至水下路面大修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快保城变电站配套110千伏线路工程建设进度,积极做好2011年配网工程,确保工程早日建成投产,做好35千伏永和输变电工程的前期工作;二是构筑水利支撑体系。加快县城防二期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和灌区试点改造工程,进一步加强德建水利枢纽工程的前期工作,永福联围工程争取开工建设;三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电视数字化和“三网合一”,加快广播电视台技术生产用房和广东移动清远分公司连山生产调度用房建设进度。
(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继续围绕稳粮、强畜牧、保增收的基本方针,优化产业结构,以提高生态环境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一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特色主导产业。重点加大有机稻、有机茶、生姜、水果、南药、甜竹、生猪养殖等基地建设;二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使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有新突破,推动高效优质农业发展;三是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引导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四是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五)加快发展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繁荣发展
坚持“旅游旺县”战略,继续做好全县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进一步加快自然生态游、民族风情游、三省边城风光游。一是抓好景区的升级改造,重点加快推进大旭山瀑布景区改建工程、鹰扬关景区改建工程和金子山原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景区的建设;二是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强行业管理和队伍建设。主要是建设一批路标路牌,加强接待酒店的服务质量与人员技能培训;三是抓好旅游宣传促销工作。精心策划好连山两日游线路,加强与珠三角和本市及连阳地区各大旅行社的联系,促使连山景点进入常态化推介营销线路;通过举办节庆活动,加强宣传促销。
(六)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强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2011年我县单位GDP能耗计划下降2.52%,主要措施:一是抓好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二是积极开展节能宣传活动,大力推广节能产品应用;三是加强污染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试点工作,配合做好县生态发展区建设,制定好财政、产业、投资、土地等实施配套政策,适度开发,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做好环城森林生态景观带的建设规划等前期工作。
(七)加快社会事业建设,着力构建幸福美好连山
加快教育文体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创建省教育强县,继续推行教育改革,巩固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果,加大学校建设力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做好参加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参赛准备,加快文体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争取县民族博物馆和县民族歌舞剧院兼数字电影院年内开工建设与改建。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医改工作任务,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增强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县卫生监督所、县人民医院和各村卫生站的规划建设。进一步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两无”活动和落实挂钩帮扶制度。积极扩大社会就业,加强社会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医疗保险和城乡低保制度;努力构建新的住房保障体系,适时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加快新档案馆的规划建设。积极做好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后期的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如期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尤为重要,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经济发展、民族和谐、宜居宜游的幸福连山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