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主动公开 > 部门文件

连山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收支编制说明

连山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收支编制说明

(2010.2.15)

一、2010年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完成基本情况

2010年,我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0,08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2.62%,同比增收3,064万元,增长43.67%;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45,346万元,同比增支11,16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150.75%,增长32.65%。

2010年县级财政总收入完成45,875万元,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10,08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762万元,上级补助32,128万元,中央代发地方政府债券转贷2,905万元。2010年县级财政总支出45,576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5,346万元,上解省市支出230万元,收支相抵结转结余299万元。2010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税收返还、各项补助和预算结余,减去支出及上解款项后,全县一般预算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二、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收支拟安排情况

(一)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情况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2011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12,102万元,比2010年完成数增长20.06%。

一般预算收入的来源:

除了税收支柱-小水电税收外,二广高速等基本建设重点项目将会为税收收入提供重要保障。

1、二广高速公路建设。目前高速公路粤境连山路段前期征地工作已经基本完成,2011年投资计划为14亿元,将会带来营业税4,200万元(县本级2,100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336万元的收入。

2、110KV保城输变电线路工程等2011年能源新建和改造工程。预计将带来营业税178万元(县本级89万元), 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14万元的收入。

3、其他县重点规划基建项目。根据发展和改革局2011年基本建设重点项目计划安排规划,我县除以上两个项目外还重点安排了:县道、村道公路建设4,039万元,德建水利、永福联围河堤等农林水工程9,456万元,天堂岭漂流风景区、龙山花园等旅游和服务项目10,550万元,县城街道硬底化、县城供水管网改造等城市建设和环保项目工程7,869万元,社会事业建设项目12,481万元。以上项目的动工建设,将为我县带来营业税1,332万元(县本级666万元), 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106万元的收入。

随着以上重点项目的陆续动工兴建和重点企业的顺利投产,将为我县带来预计3,311万的县级税收收入,加上电力行业的税收1,403多万元和其他缴纳增值税行业税收701,以上税收合计5,415万元,同时预计其他各项税费收入约6,679多万元(其中财政征收非税收入4,250万元),因此,计划安排2011年一般预算收入12,102万元,其中:

1.税收收入7,385万元,比2010完成数增长22.03%,其中:

(1)国税收入1,635万元, 比2010年完成数增长22.01%。

(2)地税收入5,750万元,比2010年完成数增长22.03%。

2、非税收入4,717万元,比2010年完成数增长17.11%,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38.98%。

(二)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拟安排情况

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预算结余339万元、税收返还1,582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8,736万元、和省、市专项补助等9,672万元,县级财政总收入30,550万元,减除各项上解款项214万元后,全县可安排财力为30,336万元。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按此可安排财力全县一般预算支出拟相应安排30,336万元,比2010年预算数增长0.85%。增长幅度较小的主要原因是2010年有中央代发地方政府债券转贷2,905万元,如果剔除这个主要的不可比因素,2011年一般预算支出则比2010年预算数增长11.63%。

重点安排了以下五个方面支出:

1、工资性支出17,777万元,其中在职人员工资福利支出13,080万元,离退休人员工资补贴支出4,697万元。

2、单位正常办公经费929万元,其中办公业务费609万元,小车经费231万元,通讯费89万元。

3、预算内安排各部门单位专项经费5,921万元,其中上级要求配套资金1,007万元。

4、住房公积金2,058万元,其中消化往年住房公积金挂账200万元,兑现退休人员住房公积金200万元。

5、安排上级预安排的追加专项支出3,487万元。

三、2011年财政工作重点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保持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财政工作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从有利条件看,我县经过连年招商引资,一批产业大项目、好项目陆续竣工、投产,进入显效阶段,经济增长后劲较足,同时二广高速公路连山路段等基础建设重点项目的陆续动工兴建,将夯实财政增收基础。从不利因素看,为进一步规范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11年1月1日起调整我省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所得税分配关系和调整省级与市县共享“四税”的分享比例。省级与市县共享的企业所得税由原来的中央60%、省级16%,县级24%,调整为中央60%、省级20%、县级20%;营业税由原来的省级40%、县级60%,调整为省级50%、县级50%,此次结构性减税政策对财政收入增长将形成一定制约。同时2010年增支因素较多,如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津补贴、足额兑现住房公积金,以及省市出台的各项惠民政策配套资金等都必须给予保障,特别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落实中央和省投资配套等,均需要大量增支,新增支出大于新增财力,在保证工资和津补贴政策兑现和党政机构基本运转的前提下,部分项目无法在一般预算支出盘子内安排或只能部分安排。预计2011年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会更加突出。

根据“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工作思路,县财政2011年将突出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确保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夯实财政调控的实力。对各项税收和非税收入努力做好依法征管,应收尽收,确保完成收入任务。

二是增加财政民生投入,提高财政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与传媒、环境保护等重点支出。其中:确保县对教育投入实现“三个增长”、实现改善民生的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要略高于2010年。2011年县本级年初安排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支出18,144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为59.89%,高于2010年的54.85%。

三是加快推进公共财政改革,完善和规范财政支出管理。积极推进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绩效评价、“收支两条线”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加强财政对外监督和完善内部循环监督体系,构建财政“大监督”机制。

四是盘活国有资产,加强对国有资本运营和收益的监管,将资产转让收入、国有股权分红收入等国有资产收益纳入预算管理,整合盘活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拓展生财之路,缓解财政压力。

五是积极筹措资金,加大财源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通过向上级争取资金、银行融资、探索外商融资、民间融资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筹集资金,努力保障县的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