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为贯彻落实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清府办〔2020〕3号)《清远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关于印发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山府办发〔2020〕18号)文件精神要求,促进全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由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简称“该规划”)编制工作。现就《该规划》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交通强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十四五”(2021-2025 年)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连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繁荣文明幸福美丽新连山的关键时期,也是连山抢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和促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历史机遇,奋力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与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时期。“十四五”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交通强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连山借助“两市三区”建设的趋势推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的绿色发展战略,深化乡村振兴发展,特色旅游,加快优化经济结构,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的特色边城、幸福连山”的重要五年。

       二、发展目标

       加强连山区域内外部交通体系建设,建设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交通网,提升交通互通水平,促进连山区位优势的整体提升。推进以经济通道、能源通道、旅游通道为重点的路网建设,促进资源开发利用、旅游开发协作;推进以农村公路、城乡路网和客运站点为重点的运输网络建设,实现城际、城区、城乡交通的供需平衡、高度畅达;推进以综合交通枢纽、区域 物流中心为重点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配置,高效衔接。到2025年末,基本建成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形成“南融北射,东西贯通”的区域交通新格局,融入“半小时生活圈”和“123交通时空圈”,有效支撑连山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北缘门户枢纽城市的辐射范围内。

       以厦昆高铁、湖南道县至广东连山高速公路、佛江高速公路北延线、韶贺高速等重点项目为抓手,推动“绿美城镇”建设,高标准建设好县城,实施“北拓西进、东南优化”总体规划,全面升级市政设施、产业配套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彰显“壮瑶山城”3A级景区的净化、美化、绿化、亮化、便利化、特色化;推动“绿美乡村”建设,突出抓好“一产二管三化四园五边六网”工作。助力推动民族地区农文旅体融合高质量发展,为“绿美广东”作出连山贡献。打造连山绿色生态发展区的形象,充分发挥北部地区民族特色和旅游特色,为连山高质量民族发展区、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试验区开好局。

       加强连山区域内外部交通体系建设。积极争取高铁经过连山,尽快实现“高铁梦”,积极主动配合做好在建和规划高速公路各项工作,加快普通公路建设,提升基础交通服务水平。加强国道省道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连接交通枢纽、中心镇、旅游景区的公路建设。带动连山旅游经济发展,改善提升农村公路、接通县乡连网络,实现县到乡镇均有省道以上等级公路通达,镇到(行政)村通双车道,提高城乡公路网服务水平。通过努力,实现连山“高铁梦”,建设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交通网。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厦昆高铁(汕头经梅州、龙川、韶关、清远、贺州、百色至昆明)经过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实现连山“高铁梦”。着力提升高速公路路网,加快推进二广高速公路连山至广西贺州支线(粤境段)建设。配合做好湖南道县至广东连山段高速公路、佛江高速公路北延线、和韶贺高速公路连山段前期工作,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加快国省道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路网等级。加快推进国道G234线福堂镇过境段改建、国道G234线小三江镇过境段改建、国道G234线园珠至旺南段改建、国道G323线永和至鹰扬关段路面改造、国道G234线水口至水下段路面改造工程、省道S522线禾洞至旺洞段升级改造、省道S261线连南大麦山至连山上帅段公路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积极推动环南岭生态旅游公路建设。—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和乡村旅游公路建设,谋划创建国家“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不断夯实“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基础,持续提升农村公路内联水平。推进县道提升改造、镇到(行政)村通双车道公路建设,拓宽改造通村公路,切实提升农村公路通畅能力。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公路建设。

       所有公路客运站实现联网售票,重点营运车辆安装智能视频和装置达到100%,全县实现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基本公共服务显著提升,县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90%,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占比达到35%以上;道路运输车辆车型基本达标,城市公交新能源化100%。配合珠三角区域物流设施一体化、联运化建设,完善我县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为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搭建坚实有力的支撑平台。

       积极推进交通安全科技应用,信息化要在保障畅通运行、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安全应急、服务决策支持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提高公路科技治超水平,保障公路安全畅通;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公路交通安全应急水平明显提高,建立健全全社会交通安全应急保障体系。

       三、主要内容

       《该规划》的第一部分是概述了规划的背景、规划过程、主要依据和规划内容。

       第二部分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基础和形式,通过总结我县“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成果,分析我县“十三五”期间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及主要问题。

       第三部分是发展要求,主要有形式要求和需求预测。

       第四部分是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明确我县“十四五”期间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及发发展目标。

       第五部分是主要任务。“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主要任务是以下几点:一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二是着力提升运输服务水平。三是深化区域交通合作。四是加强行业治理能力建设。

       第六部分是投资匡算。“十四五”时期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44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67.2199亿元,其中“十四五”时期投资25.7954亿元。各项目类别投资构成如下:

       公路投资共25.7533亿元,其中高速公路投资11.1亿元、国道投资6.9873亿元、农村公路投资7.0759亿元、旅游公路1.6347亿元、工业园区道路建设投资0.1137亿元。

       运输站场项目0.0421亿元。

       第七部分是“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切实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对线网功能性强、客货流量大、效益好、拉动大的项目,加快前期投入,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汇报沟通,积极争取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规划建设项目纳入国家、省和市规划和投资计划。将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等相关规划,确保本规划的实施。按照“轻、重、缓、急”,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有步骤有层次的加以发展建设。

       二是积极筹集资金。加大交通建设投资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落实各级政府安排配套建设资金,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解决交通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以资本为纽带,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拓展融资渠道。对于具备条件的部分交通建设项目,积极运用 BOT、BOT+EPC、TOD、PPP 等融资方式,与央企、省属国企及民营企业进行全方位合作,重点发挥央企、省属国企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积极运用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带动更多社会资金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控制用地保障。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切实解决建设项目用地问题;做好交通建设的征地拆迁,为项目顺利实施保驾护航。交通建设项目需要利用大量土地,土地是影响交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用地的征地拆迁难度不断加大。一方面要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把交通用地指标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优化交通布局,综合利用土地,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征地拆迁问题是影响交通建设项目实施的重要外围环境因素。征地拆迁要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坚持依法依规按程序进行,依据规定的标准执行,将征地拆迁款直接发放到被征地群众手中,妥善处理好被征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四是完善协调机制。坚持走科学的交通发展道路,探索建立综合交通协调机制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和作用,促进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综合交通整体效益发挥。各级政府和交通运输行业,加强协调沟通。加强跨行政区域间的衔接与合作,协调区域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各级政府与重点项目建设单位通力合作,加强协调,规划、国土、水利、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在项目线位走向、用地审批、征地拆迁、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形成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五是加强交通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依靠科技进步,着力加强交通建设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发展,为连山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六是注重稳定风险。按照国家和省发展改革委的要求,做好相关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完善各种应急预案,尤其对项目建设涉及的征地拆迁问题应谨慎处理。建设项目要求履行相关法规规定的报批程序,合法合规,工程技术和经济可行,工程风险、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生态破坏可控。要公布征地政策和范围,不进行多次征地;

       公布征地拆迁的补偿标准,落实补偿资金和安置房源,确保补偿安置到位;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措施和环境保护防治措施,及时修复施工过程中损坏的设施、房屋,公布施工监督电话等。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