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百千万工程”|发展壮绣非遗经济 品味多彩壮乡风光
“锦上添花”致富路 解锁非遗“她”力量 2020年,为解决农村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将壮绣这门传统手艺更好地传承下去,作为拥有丰富壮族文化资源的小三江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锚定非遗壮绣经济价值,联合专注于县级非遗项目壮绣的传承和发展的县人大代表、中和村委会干部罗火红成立嘉田锦绣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通过挖掘和传承壮族刺绣、织锦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以壮族文化产业为基础,用妇女“巧手”为人才支撑,创造一个平台让拥有一身技能的绣娘传播壮绣的魅力,开启农村妇女的绣针致富梦,发挥“半边天”的作用。 合作社为绣娘们提供手工技术学习提升的平台,设有产品展示室、绣娘工作室、网红打卡室、壮锦培训室、壮族服饰空间、壮族文化培训体验室、壮族文化传承室等功能室。通过“合作社+公司+培训基地+人才”的经营模式,初步打造成集壮绣壮锦设计、研发、培训、生产、代加工、销售、展示、研学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链。并开展与壮族刺绣、织锦有关的技能培训,以“公司+合作社+妇女”的模式推动刺绣、壮锦产业化、商品化,把合作社打造成文创基地、民族文化体验基地,拓展创业就业、增收致富的渠道,提升农村妇女的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 随着,壮族非遗传承及体验的平台日渐成熟,壮族刺绣渐成当地群众增收新途径,由成立之前专业的绣娘只有12个人,逐渐扩大到60余人,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加入合作社的队伍,实现年增收20万余元。如今,合作社已发展成为“连山壮锦人才培训基地”和“连山巾帼创新创业基地”,让更多想要学习更为专业技术的绣娘找到了归属感,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飞针走线“绣”乾坤 赴春光亦赴远方 通过合作社,小三江镇的绣娘们凝聚一起,一针一线织就当地妇女“半边天”,以“研学培训+接订单+自创手工作品”的运营模式,推动刺绣产业化、商品化,致力把合作社打造成集“产学研”为一体的民族文化体验基地,推动非遗“壮绣”成为展示小三江镇乡村振兴成果示范“窗口”。 近年来,合作社通过市场对接,多次参加技能培训班和承接各单位研学活动,宣传带动众多单位、学校团体参加刺绣体验活动,探寻壮族传统之美,感受多彩壮乡小三江独特魅力,带动家乡更多姐妹走上乡村振兴致富路,让更多人喜欢上壮绣文化。 2023年,罗火红带领绣娘创作的《乡村振兴》等绣品被选为展品送往广州陈家祠广东工艺博物馆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广东首届壮族刺绣展览,不断打响“嘉田锦绣”品牌效益,在广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当下,让民族产品走出大山,为推动清远民族地区迈向高质量发展尽一份力。 全国两会期间,罗火红带着凝结着绣娘的手艺和心血的绣品参加,带着家乡的绣品走出连山、走向北京,推广至全国。甚至还有人将嘉田锦绣贴布绣球送给了来自美国的朋友,壮绣在走出国门,在实现经济增收的同时,还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持、关心壮绣文化。 如今合作社制作的绣品也从刚开始的刺绣画,到现在已经发展有包袋、挂件、绣球、香囊、抱枕等多个品种,产品不仅在广东省内深受欢迎,还走向了全国大市场,技艺成熟的绣娘的年收入3万元左右。 匠心不忘初心路 守正创新赋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