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太保镇:“党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近年来,太保镇立足“党建引领、生态优先、特色发展、农文旅体融合”发展定位,深度挖掘本镇资源优势,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将本地以狮舞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民间艺术活化利用,把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乡村振兴车间+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全面激活乡村资源,有效推进产业振兴,探索出一条紧抓党建、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特色路径。
开展“一镇一节”为依托,通过以“线上+线下”的方式举办“春耕节”“丰收节”“龙狮文化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借助“舞醒狮”“炸火狮”“舞春牛”等传统民俗文化项目,推动文化传承、保护、创新和发展。在今年龙狮文化节中,创新推出以直播方式,实景布展、作品展示、现场演绎等多种方式在线展示龙狮文化、瑶族小长鼓舞、炸火狮、连山大汤糍、山苍子药枕制作技艺等多个本地非遗项目,让观众透过直播镜头近距离观赏、了解非遗技艺,参与实时互动,感受非遗魅力。该场直播当日线上观看量超20万,更是有效推动了文化传播,带动更多人参与到文化传承和保护行动当中。
通过深度挖掘本地天然毛竹等自然资源、深厚的狮舞文化资源和壮瑶民族特色等资源优势,将“非遗”传承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相融合。镇党委、政府一方面通过争取乡村振兴帮扶项目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等多种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大力引入社会资本,发挥其在人才、资金、技术及市场等方面优势。成功吸引了广东醒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非遗醒狮赵家狮的第五代传人赵伟斌和“醒狮扎作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金明入股,今年先后成立了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竹之星民间工艺专业合作社、清远玖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推动莲塘彩扎项目落实,带动村集体经济,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随着莲塘彩扎产业项目落地,以“乡村振兴车间+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已成为太保镇振兴乡村产业的“点睛之笔”。该产业基地利用原莲塘教学点作为生产场地,总建筑面积2147平方米,设手扎工艺、缝纫、彩绘等车间,积极发挥乡村振兴车间与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联动作用,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和彩扎技艺人在车间授课,免费对有兴趣从事彩扎、彩绘、缝纫等加工的村民进行岗位培训,确保生手村民一步步成为熟手,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自该项目落地以来,共举办了传统文化民间手工艺制作、火狮框架制作、火狮彩绘制作等培训班12期,带动当地8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目前,该项目产业基地可提供200余个就业机会,可以自愿接单,估计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
下一步,太保镇将继续探索“党建+”的发展模式,将自然资源、传统文化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相结合,真正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带动农文旅体融合发展,让“软实力”成为“硬支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