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清远市文联、市作协承办的“2025年广东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座谈会暨重点作家作品交流会”在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举行。座谈会由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郭松延主持。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委书记许崇砚在致辞中表示,连山地处粤、湘、桂三省交界,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坚持文化兴县,先后出台了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办法等多项扶持政策,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家作品。“省内外专家、学者前来传经送宝,将为连山文学发展增强信心和力量,深入推动文学赋能乡村振兴。”
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向欣介绍,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是56个民族齐全的省份之一,少数民族地区五彩缤纷的生活形态、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塑造了广东少数民族文学独树一帜的风格特色。近年来,省作协通过精品创作扶持、文学培训普及、增设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等方式,不断推动民族文学工作再上台阶。
向欣表示,接下来要心连心画好“同心圆”,共筑民族复兴的精神家园。要加强全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讲好民族团结的广东故事。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将多彩文学资源转化为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势,抒写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为时代画像,为民族立传。此外,还要手拉手锤炼“大手笔”,打造民族文学的时代经典。要树立“大文学观”,凝聚更加广泛的少数民族文学力量,加强文学与新媒体、新业态的交融交汇,探索打造各民族文学IP品牌,拓展民族文学“破圈跨界”之道。
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石一宁作题为“中国当下少数民族文学与广东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主旨报告。他介绍,广东少数民族文学作家阵容庞大、实力雄厚,特别是近年来先后斩获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全国性文学大奖,少数民族文学发展也迎来了新机遇、新课题、新挑战,广东作家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好少数民族题材创作优势,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加强写作技巧、手法等创新。
《民族文学》副主编北乔作题为“《民族文学》刊发的文学作品看广东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基层作家要保持文学的定力和追求,尤其少数民族作家要珍视少数民族身份,不断挖掘地域文学“富矿”,“我很期待在《民族文学》见到更多广东作家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作家出版社编审兴安勉励广东少数民族文学作家要坚定文化自信,珍视民族身份,将其转化为创作优势,不断丰富拓展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新图景。
《山花》杂志主编李寂荡认为,少数民族作家写作更多是“记忆写作”,书写故乡、展示老家的人和事,文学要贴近生活,也要“远离”生活,要展现作家的独特洞察和思考,同时要有世界性。
《青海湖》文学月刊主编郭建强表示,广东文学与青海文学有深厚渊源,他以索南才让等作家的创作为例,探讨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现代性与当代性问题,以及如何表现人文历史发展中人们当下的精神状态,从而探索少数民族作家写作更多的可能性。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广东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潜力巨大,广东少数民族作家要善于挖掘岭南地域文化“富矿”,打破民族身份束缚,同时勇于突破成见、保持创作个性,加强南北文化和文学交流,积极探索文学的“破圈跨界”之道,以澎湃的激情活力书写好广东少数民族文学的新史诗。
本次座谈会分上下午两个专场进行,下午专场由省作协副秘书长、创研部主任林世斌主持。其间,钟二毛、安然、虞霄、韦驰、唐德亮、凌春杰、李福坚、谭功才、吴桂芬等少数民族作家围绕自身创作经历分享了文学心得体会。
座谈会后,与会人员还将参加“七月香”壮家戏水暨非遗民俗文化系列活动,前往上草村文学馆、广东瑶族博物馆、三排镇油岭瑶寨等地,实地调研清远民俗风情和少数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