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发展改革工信和科技商务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825314925591L/2014-00006 分类:
发布机构: 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经济发展促进局 成文日期: 2014-02-11
名称: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14-02-11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4-02-11  浏览次数:-

 2014年1 月24日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莫异荣

各位代表:

我受自治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安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我县紧紧抓住国家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全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机遇,以生态发展功能区规划为指引,合理调整产业布局,攻坚克难,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一)经济继续稳步增长

 据初步预计,全县全年生产总值25.90亿元,比上年增长6%,完成年度计划任务10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8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9.77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0.25亿元,增长5.4%。工增加6.14亿元增长8.2%农业总产值9.28亿元增长5.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83亿元,增长1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8亿元,增长9.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2亿元,增长8.1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6830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7680元,15.3%。其他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基本完成,县域经济实力有了进一步增强。

(二)民生事业逐步得到提高

全面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为民办实事。一是民生投入持续增加。投资291万元新建公租房30套,改造公租房11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39户,共2.02万元,安排35户保障房申请家庭入住。各镇移民搬迁工程顺利开展,完成120户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年度改造任务完成627户2604人的“两不具备”贫困村庄移民搬迁;对全县9条重点帮扶村投入资金2818.2万元建设项目涉及交通、农田水利、饮水安全、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共135个二是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1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877人,再就业464城镇登记失业率1.7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累计2.3%。物价部门认真履行价格监管职责维护市场价格秩序,积极推进“三项建设”工作,全年完成2间平价商店建设任务,并为3个蔬菜项目争取省级价格调节基金80万三是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得到巩固扩大。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38521完成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扩面征缴年度任务养老保险待遇失业保险待遇医疗保险待遇和工伤待遇等各项社保待遇显著提高,全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支出4382万元社会救助工作稳步推进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城镇和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分别达300元和200元

(三)基础设施逐步得到改善

2013年我县以全省加快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改善。在抓重点项目方面,以交通、水利项目重点,切实加强对重点项目检查和督导力度,促使项目建设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一是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基础设施。2013年我县安排重点建设项目33项,已建设项目25,全年完成投资额16.4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任务72.14%。古县坪桥、县道“四线”安全保障灾毁基本农田复垦人防环保业务用房”和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大楼等11个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是顺利完成市重点建设项目年度任务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一期工程完成投资2000万元2014年可投入使用古县坪民族新村完成投资3388万元,巳完成主体工程二广高速公路连山段工程全线动工建设,完成年度投资额14.29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79.4%。市重点建设预备项目前期工顺利推进,国道323线连山县城段改建工程完成了前期规划可研报告、节能报告、环评报告、风险评估等工作项目建议书已上报省发改委永福联围防洪工程2014年内可动工建设小三江温泉度假旅游区已完成了立项、征地等工作德建水库前期各项工作基本就绪,移民搬迁工作正在开展,国家发改委已下达了建设规划,正在申请审批项目建议书。三是积极向省和国家争取项目建设扶持资金2013年县发展和改革局为13个项目向上级争取到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和省配套资金共1803万元,其中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1203万元。

(四)主体功能区建设稳步推进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各项工作加快推进。2013年各镇编制了主体功能区定位与发展指引实施方案,已完成县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编制,并已上报市审查。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及产业指引规划,我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一是林业生态建设得到加强,生态功能得到提高2013年重点抓好生态景观林带工程建设、生态公益林管护和生态示范村建设。全年完成造林任务4.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4.2%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68.52万亩,占县林业用地面积的44.1%。二是各镇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格局已基本形成,生态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各镇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品牌,有机稻、佛手、沙田柚、生姜、油茶、有机茶、蔬菜、南药、水果等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辐射作用不断增强。全县获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称号5家,获有机认证产品7个,创建农产品品牌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22户。三是加快生态旅游开发,大力推进民族生态旅游积极主动加强与生态发展区市、县的合作,在“三连一阳”区域合作联席会中,达成《区域旅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建立“连阳”四县无障碍旅游区,区域旅游联动日趋明显。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景观改造升级扎实推进不断做旺“七月香”壮家戏水节品牌活动。积极推进太保欧家梯田、大风坑温泉等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对我县旅游资源的开发步伐。全年接待游客27.3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1亿元。四是宜居城乡建设不断推进,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市政建设方面,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对县城环城生态景观带和县城“一河两岸”休闲景观带进行了改造完成LED路灯节能改造工程大力开展省文明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各项环保专项行动全面提升了县城的城市品位。城乡清洁工程方面,县城垃圾填埋场首期工程即将完成,各镇建设了垃圾中转站,各村寨建设了垃圾屋和垃圾池。加快推进美丽城镇、美丽村庄建设工作,选定太保镇为美丽小城创建点,吉田镇圆珠村等10个村庄为美丽村庄创建示范切实加强乡村绿化、美化、净化工作,进一步提升“宜居宜游”的生态环境质量。

(五)各项改革不断深入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县委、县政府出台了《2013年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深化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改革的任务和时间。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项目录(第二批、第三批)的清理整理工作网上办事大厅于2013年4月启动,共有740项服务事项进驻,实现审批事项70%,社会事务服务事项60%在网上办理,各镇抓紧镇级服务中心建设。二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创建平安金融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完善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镇财政管理工作方案》《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财政资金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全县财政资金管理。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成立了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整合全县公共资源交易,以确保公共资源交易阳光操作加快推进企业投资体制改革。根据《广东省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分类改革目录(暂行)》县发展和改革局对县管权限内不涉及公共资源开发利用企业投资项目一律取消核准,改为备案管理;对具有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公共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改为竞争性配置,使企业投资审批程序得到简化。五是深化民生领域各项改革。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连山”建设,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价格调节基金的运行机制,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教育、文化、医药卫生改革,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等各项改革工作顺利开展。

(六)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一是科教事业取得新成效我县创建省教育强县工作扎实推进,2013年12月获得“广东省教育强”称号。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太保中心小学整体搬迁工程、民族中学教师宿舍、永和幼儿园教学楼、小三江幼儿园教学楼建成投入使用。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得到巩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积极做好社区科普宣传和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科技培训和示范作用不断增强二是文体卫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完成县民族影剧院改造,对青少年宫和文化馆进行装修和搬迁不断加强农村体育活动场地的建设完善镇村文化宣传中心。积极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多功能演播室和数字电视机房建设进展顺利。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平价医疗工作继续推进公共卫生信息化农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推进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大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创“文”、创“卫”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创建省“文明县城”和“国家级卫生县城”工作已顺利通过省和国家的验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2013年全县政策生育率86.76%全县人口出生率15.5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91‰以下。三是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切实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断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和粮食安全保障,认真做好治安防控和严打整治,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两建”“创建平安连山”工作扎实推进积极做好第三次经济普查前期准备工作气象、档案、民族宗教、人民防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稳步推进

2013年我县经济社会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但我县工业生产仍在低位运行,农村投资乏力,物价上涨,项目配套资金不足旅游业不景气,经济发展活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对我县的经济增长带来较大压力,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改革任务重大而艰巨。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变化、国内宏观政策调控取向和自身发展条件,建议2014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如下: 

——生产总值(GDP)增长8.0%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

——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4.6 %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下。

    要实现上述目标,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重点项目,进一步改善区域条件

 抓住我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重点抓好30项县重点项目的建设。一是抓项目储备。按照我县生态发展功能区规划,围绕农业、交通、水利、能源、社会发展等重点领域,加快谋划重大项目,加强与国家、省项目规划衔接,实现重大项目建设的有序交替。二是全力抓好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的投资建设。全力推进二广高速公路连山段工程、永福联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高标准基本农田和太保、上帅、永和、禾洞镇城乡供水工程等项目的建设实施。加大对项目单位的督查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高效推进。三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德建水库、国道323线连山县城段改建工程、新民族小学、新连山人民医院、汽车客运站改建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主动配合相关市、县做好韶柳铁路和韶贺高速项目的前期工作。四是着力解决项目资金困难问题。充分发挥少数民族自治县国大和省级人大代表的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更多资金支持。统筹安排地方财力,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资金足额到位。扩大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从化市对口帮扶资金支持。

   (二)积极主动帮助企业恢复生产,推动笫二产业发展

 按生态县产业发展布局,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矿产资源,加强企业的监督和检查,推动企业技改转型,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一是全力支持2家规模以上矿企业恢和扩大生产。想方设法帮助大龙山矿业有限公司和金银矿业有限公司恢复生产;支持亿泉矿业和民族食品厂扩大生产,确保全年工业产值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二是积极帮助解决金属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促使鸿星和鑫德金属加工厂正常生产。三是启动全县小水电站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生产能力。重点对全县225家小水电站发电机转轮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发电效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使资源型工业有新的突破。重点引进一至两家木材精细深加工企业,促使县内木材加工规范化、规模化生产。适度加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努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三)加快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和特色生态农业建设,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

 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特色生态农业产业是生态发展区的产业布局基本定位。2014年,在生态建设方面主要抓好如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做好全县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和改造。重点抓好全县旅游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加快推进大旭山瀑布景区、鹰扬关景区和福林苑民族风情表演项目的升级改造。着力抓好小三江温泉旅游度假区建设。完善茅田界观光驿站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太保欧家梯田、大风坑温泉等生态旅游项目的招商开发。强化“三连一阳”区域合作,做好行业管理,促进旅游行业健康快速发展。认真做好全县旅游资源的普查和保护工作。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继续实施“五带一链”产业发展战略,切实抓好“三品工程”。加强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大力发展有机稻、有机高山茶、无公害蔬菜、春桔、南药、草食动物等适宜当地种养的生态特色农业做大做强连山农业品牌。培育壮大各具特色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产品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三是快资源保护的制度建设。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抓紧推进《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方案》的落实加快修定和出台《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加快《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的实施,使各类开发活动得到有效管制。

 (四)加快城镇化建设,推动宜居城乡发展

 大力推进县城特色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建设宜居城乡。一是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对污染源企业督查和监测力度抓紧建设县城垃圾填埋场,力争年初投入使用。二是加快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县城环城森林景观林带、森林碳汇造林工程和县城绿道网建设,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三是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和维护,推进县城“三旧”改造项目建设,做好县城园林绿化改造工程加快公共领域照明LED改造建设进度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文明县城成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整治农村环境,提高宜居水平。

 (五)全面深化改革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以及省、市关于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意见,2014年认真抓好如下四方面改革一是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重点完成《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编制,优化企业投资管理流程,大力缩短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在鼓励类、允许类项目立项阶段,项目备案、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等手续全部改为同步“并联”办理;对交通、能源、城建、社会事业等涉及公共资源领域的项目,实行竞争性配置。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农民宅基地和土地(或林地)承包经营权为基础,创新产权抵押融资贷款担保方式,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税体制改革,研究零基预算改革和非税经费供给改革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镇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快县级医疗机构改革,建立平价医疗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国家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和省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大力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工作,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发展。深化其他各项改革。深化机构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商事登记和市场监管制度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创新扶贫改革模式,加快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教育、文化领域等方面的改

(六)努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加快教育文体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继续开展教育创强各项工作,创建禾洞镇上帅镇两个省教育强镇,实现把全县七个镇创建成省教育强镇的目标。完善各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大力发展好学前教育,着力抓好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提升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推进公共卫生信息化和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果。做好新连山人民医院的规划、设计等各项前期工作。实施妇女儿童新十年规划推动“平安家庭”创建做好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四援助”和困境儿童帮扶工作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扩大社会就业,不断完善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医疗保险和城乡低保制度。加强社会养老、孤儿保障工作,完善残疾人保障服务体系。提高殡葬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和管理,落实公共租赁住房和租赁补贴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抓好粮食安全责任制深入开展“两建”工作,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做好价格调控监督“三项建设”工作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推进新一轮扶贫长效机制建立,抓好9个省扶贫重点扶贫工作抓住从化市对口帮扶我县的机遇,加快帮扶项目建设。加快档案馆新综合楼建设,抓好有线电视数字整转工作深入创建平安连山认真做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和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各位代表!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键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在新的一年里,如期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尤为重要,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推动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注:

“两不具备”: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

 9条重点帮扶村:分别是小三江镇三才村、太保镇沙坪村、永和镇白羊村、福堂镇读楼村、禾洞镇禾坪村(由省直单位帮扶),吉田镇联合村、太保镇黑山村(由市直单位帮扶),上帅镇陈屋村、小三江镇高明村(由县直单位帮扶);

“三项建设”:根据《广东省物价局关于省级价格调节基金扶持“三项建设”的工作规范(试行)》,“三项建设”是指运用价格调节基金对农副产品等生活必需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分别以蔬菜生产、冷藏设施、平价商店为主)进行扶持,促进有机衔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稳控农副产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包括扶持项目申报、审核和监督管理;

 3个蔬菜项目:分别为县民族食品有限公司蔬菜大棚、永梅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冷藏库和金子山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大路蔬菜项目;

 县道“四线”安全保障:分别为县道400线、399线、411线、402线的安全保障;

 县“人防环保业务用房”:指县人防应急指挥中心暨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

 11个已建成或投入使用的项目:分别是古县坪桥、县道X400线、X399线、X411线、X402线安全保障工程、2012年灾毁基本农田复垦项目、鸿诚隆有机高山茶种植加工、县人防应急指挥中心暨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太保中心小学整体搬迁工程、民族中学教师宿舍、永和幼儿园教学楼、小三江幼儿园教学楼、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大楼和如景花园二期;

 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称号5家:分别是连山养殖发展有限公司、连山盛达粮食加工厂、连山民族食品有限公司、连山永和水口粮食加工厂、连山鸿诚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认证产品7壮瑶家香牌大米、壮瑶金爵牌大米、采胜牌大米、田园滋香牌大米、鸿诚隆牌有机高山茶、禾洞满昌有机油茶、永丰东堤果场有机沙田柚;

 农产品品牌9民族食品有限公司“壮瑶家香”牌(大米)、采胜有机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采胜”牌(大米)、永和水口粮食加工厂“壮瑶金爵”牌(大米)、广东田联种业有限公司“田园滋香”牌(大米)、珠海农丰公司“乡意浓”牌(大米)、太保盛达米厂“太阳花”牌(大米)、鸿诚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鸿诚隆”牌(茶叶)、小三江“探香”牌(高山红茶)、畅满山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畅满山水牌(上树鸡、蔬菜等)

   “三连一阳”:指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州市和阳山县;

 “一河两岸”:指吉田河及其两岸;

 “两建”:指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体系;

 “五带一链”:根据《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十二五”农业产业发展规》,“五带一链”指以福堂—永丰—吉田—永和为重点养殖区,打造“水产养殖产业带”;以吉田高莲—永和为重点种植区,打造“莲藕马蹄蔬菜产业带”;以吉田—永和—永丰—福堂为重点种植区,打造“水果淮山生姜产业带”;以小三江—加田—上帅为重点种植区,打造“南药产业带”;以太保—吉田—永和—福堂—小三江为重点种植区,打造“有机稻产业带”;以温氏连山养殖基地为龙头,带动农户开展规模化养猪,培育“生猪产业链”;

 “三品工程”:指建设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

 “三旧”:指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

 “四援助”:指对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在“安居”、“就医”、“子女读书”、“生产救助”方面的援助行动。